从《三体》动画版到《中国奇谭》,再到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深海》,近期国产动画频频引发热议。从直观的数据来看,《三体》《中国奇谭》在相关平台播放量可观,《熊出没·伴我“熊芯”》《深海》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图片来源:《深海》
国内动画产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 近年来,国产动画的进步肉眼可见,动画电影票房榜的变化是最好的证明。 2019年之前,排在榜单前列的是《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神偷奶爸》《功夫熊猫》等欧美动画。 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批制作精良的国产动画涌现,“国漫崛起”的呼声水涨船高,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也层出不穷。 图片来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今年开始,我国动画电影票房榜前五名已经有三席被国产动画占据,《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过50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国产动画电影榜首。 票房的火爆反映动画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据统计,国内动画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200亿元,动画受众群体广泛,很多成年人甚至老年人表现出对动画作品的喜爱。
丰满的群像戏 国产动画能够打动观众,首先靠的是品质。在豆瓣上,《中国奇谭》的评分高达9.3,《深海》评分也达到7.3。《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评分也均在8.0以上。一定程度上,国产动画作品取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 国产动画品质的提升,一方面归功于制作技术进步后,动画色彩、动作、特效等观感层面的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归功于行业“较真”带来的剧情、角色、创意等内容层面的进步。 在影视行业越来越追求速度的背景下,过去几年一些动画企业反倒“慢了下来”。例如以《熊出没》系列电影,虽然每年上映一部,但背后的制作公司通常以多项目并行的方式进行开发,这意味着单部作品的制作时间并不止一年,为打磨作品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其他口碑较高的动画作品,制作周期也普遍较长。如《深海》从筹备到问世花费7年,《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作品的制作则更为漫长。多花掉的时间,大多用在了打磨细节上。长时间不一定能磨出好作品,但制作好的作品必定需要更长的时间。 图片来源:《大鱼海棠》 肯定国产动画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不足之处。 在内容上,国产动画呈现两极分化。一些作品的剧情、审美、内涵都有欠缺,粗制滥造的现象也不鲜见。 因此,国产动画想要提升品质,首先就要坚守“内容为王”搞创作。在2023年爆款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故事中,《小妖怪的夏天》以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为背景,巧妙融入“打工人”的生活日常;《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描绘了山神庙、小狗虎子、香椿芽拌豆腐等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文化符号,唤起人们心底的乡愁…… 图片来源:《中国奇谭》 可见,“内容为王”依然是中国动画的制胜法宝。讲好中国故事,根植于自己的文化与情感,作品往往能激发观众深层次的共鸣,受到市场的青睐。 其次,动画制作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从上世纪开始,国画、剪纸、皮影等传统文化元素就被广泛运用于动画制作,如《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等国产动画在世界范围吸引了大量粉丝。近些年,国内动画也持续在这方面做着深入探索。例如,《深海》将中国水墨画风与三维动画技术结合,研发“粒子水墨动画”,融合上百种色彩呈现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打造独具一格的国风3D。这些动画制作技术的创新,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还有助于未来动画创作的提质升级。 对IP的塑造能力和长线运营能力,也是当前国产动画产业的“短板”。 相比国外的动画IP,如米老鼠、白雪公主等,国内动画产业再“创造IP”和“运营IP”方面仍存在较大欠缺,导致缺乏有影响力的IP和走向世界的能力。 因此,国产动画产业仍要积极探索商业化运营新方向。不过相较于10年前,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积极探索衍生产品授权销售的商业模式,通过打通上游内容市场和下游衍生品市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为喜爱的作品及其周边衍生品进行真金实银的投资。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娃、雪孩子等经典IP周边产品“入驻”各大电商平台旗舰店,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 国内动画产业虽已起步,但前进空间仍非常巨大。一个强大的产业,不能只靠偶尔出现的几部精品来支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不断提升作品品质,国产动画会有更高品质的佳作、更成熟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