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协会新闻
  3. 行业动态

数字经济量质双升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9
作者:BCIIFA
来源:BCIIFA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对于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北京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联动“五子”、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性安排。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核算方法,全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28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7%,拉动全市GDP现价增速1.6个百分点;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6%,占数字经济总量的57%,接近全市经济的四分之一,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势明显,数字化赋能产业、赋能城市、赋能民生作用凸显。特别是,《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首都数字经济迈入发展新阶段,护航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高水平建设。

1月16日下午,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磊介绍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稳基础、优服务、畅流通、聚产业全力护航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高水平建设


01数字新基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根基稳步筑牢。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着力点,“七通一平”建设全面启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数字城市底座加速夯实。截至2022年11月底,千兆固网累计接入129.6万用户,建成5G基站7.5万个,万人5G基站数、算力规模指数、卫星互联网集聚企业数量、商业卫星数量等均领先全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城市级5G+8K立体播放体系,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顶级节点指挥运营中心,接入二级节点和主动标识数量居全国首位。2022年1-11月,本市新基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3.5亿元,同比增长20.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02数字新治理持续构建,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统领,以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数字经济标准创制和标杆城市监测体系为支撑,智慧城市、数据交易、智能网联等多个垂直领域示范先行的“1+3+N”制度框架体系初步构建。加强市区联动,16区和经开区均已印发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一区一品”特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为主体,服贸会等“三平台”专题板块为支撑,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会议为补充的多层次国际合作体系不断完善。据统计,全球数字经济百强榜单中我市企业上榜8家,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2021年我市数字经济收入千亿级企业5家、百亿级企业58家、十亿级企业386家,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贡献达80%。

03数据新要素有效培育,合规流通模式逐渐成型。

加大数据要素开放合作力度,强化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健全金融数据专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普惠业务,实现数据调用5433万次。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推“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交易范式,完善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易平台,上架数据产品1364个,参与主体329家,交易调用7.73亿笔。发布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场景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成立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发布首份数据资产评估报告,落地全国首笔千万级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贷款。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地方性探索,支持设立数据跨境安全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04数字新产业集聚发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软件、集成电路等支柱产业带动数字经济稳步增长,人工智能、区块链、信创、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规模均居全国之首,集成电路装备产业集群全国规模最大。2022年1-11月,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三个园区全部开园,累计落地300余家企业,形成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芯片、集成服务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互联网3.0快速起步,培育数字人、数字空间、数字资产等新兴方向,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政策及两项数字人标准。平台经济保持发展优势,加速向硬科技创新转型。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初步形成“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开放国内首个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目前已启动100平方公里的3.0阶段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数量全国第一。编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评价标准,“新智造100”项目全面推开。老字号数字化加速推进,223家北京老字号70%实现触网销售,50%开展线上直播。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探索数字经济改革发展模式,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不断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和项目落地,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杆企业,打造更具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北京要打造更具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请问怎么理解更具优势?围绕下一步发展会有哪些具体举措?

北京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就是要在数字技术创新、数据要素配置、新兴产业孵化、城市智能转型、数字化治理以及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探索北京方案、打造北京标杆。

产业发展是建设标杆城市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北京在技术、人才、产业、资本、场景等多方面优势,利用优势、保持优势、做强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建集群,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首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01推动标杆技术创新,构建安全可控技术体系。

持续开展6G通信、量子科技、算法、区块链、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互联网3.0等领域技术攻关,支持悟道、长安链等迭代升级;推动构建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技术体系,打造结合软件框架+芯片的AI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开源创新生态。

02建设标杆基础设施,筑牢城市数字底座。

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字原生的信息网络,加快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和城市码应用,加强数据中心优化提升和算力中心统筹布局,持续建设数字城市管廊,完善推广“三京”“七通一平”,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03深化标杆工程建设,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加快扩区、L3试点准入、商业运营等工作;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增强市场化国际化运营能力,拓展交易服务场景;深化空间计算操作系统试点,推动数字医疗、数字社区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探索建设互联网3.0示范区。

04引导培育标杆企业,夯实市场竞争优势。

加强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建立标杆企业遴选服务机制,编制发布新基建新技术新产品清单及支持指南。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05落实数据基础制度,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创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示范区和数据特区,推进数据采集、处理、共享、应用等试点工作,探索沙盒监管等技术赋能的新型监管方式;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深化金融、交通、信用、空间、位置等专区建设,扩大数据资产评估范围,开展国家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推动垂直领域的标准创制,强化信创、数据等新兴产业政策创新。

06推动数字化转型场景开放,强化数字赋能城市民生。

推进“京通”“京办”“京智”应用,加强“三京”统一入口整合和功能完善;高标准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围绕新技术、新标杆、新示范、新基建等,加快推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商圈、智慧教育、智慧家庭等重点场景实现突破。

07着力打造标杆平台,构建数字贸易开放新格局。

完善国际合作对接交流机制,构建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为主体的多层次合作平台。探索数据跨境安全合规流动模式。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开展互利合作。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建设。